团队采集企业代表作品造型纹样素材 李俊/摄
团队参观大埔县博物馆 李俊/摄
团队辨认古道凉亭“九一亭”的碑刻铭文 李俊/摄
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戴佳琦 曾欣宜)日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赋美于瓷”实践团队走进梅州市大埔县,就搭建“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与大埔县博物馆、大埔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及部分陶瓷企业开展调研对接与采集数字化素材活动。
据悉,“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是由光德镇人才驿站、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赋美于瓷”团队首倡,与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合作建设的乡村传统技艺类虚拟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光德陶瓷烧制技艺”为主要内容,分“青花瓷脉”“器作星辰”“掌中山河”“瓷玩俱乐部”四个虚拟展厅,分别展示大埔陶瓷的文化、器型、工艺与创新之美。
团队与驿站专家首先探访了位于光德镇澄坑村的陶瓷古道遗址,拍摄记录了约有百年历史的古道凉亭“九一亭”的现存遗迹,拜访本地制瓷世家、工艺美术大师等历史见证人,通过摄录口述历史的方式,为充实“青花瓷脉”中光德展厅的陶瓷人生活丰富了史料佐证。
在大埔县博物馆,团队参观了“粤东瓷都”陶瓷主题展厅,对博物馆部分陶瓷藏品进行了拍摄记录,并就数字博物馆需要县博物馆提供的学术支持与藏品采集支持进行了深入交流,加深了与博物馆在实体藏品数字化与史料互通方面的合作。
在大埔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县人才驿站“柔性引才”的各项措施、“免费梅州”优惠政策及与高校的项目合作情况。他表示,希望团队继续在人才驿站引才聚才机制下,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大埔陶瓷产业创新中,为大埔陶瓷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更多新潮、鲜活的新动能。
团队还赴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梅州市亮鑫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采集了企业陶瓷代表作品数字化素材,为数字博物馆提供造型纹样数据库底层数据资料。
据介绍,团队聚焦大埔陶瓷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出海的全路径史料挖掘与影像记录,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搭建虚拟数字博物馆并全网传播,全面提升大埔陶瓷的文化附加值。未来数字博物馆还将集成数字展陈与在线交易功能,实现将数字博物馆从初期“文化展示”转化为企业“产品销售”的功能转型。
驰盈策略-驰盈策略官网-可靠配资开户最新-线上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