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新作《戏台》讲了些什么 喜剧细糠见众生。时隔32年,陈佩斯携电影《戏台》回归大银幕。这部作品改编自他打磨十年的高口碑话剧《戏台》,用标志性的喜剧风格讲述了一个民国乱世中戏班的荒诞遭遇。故事中,包子铺伙计被错认为名角,军阀大帅强行改戏,戏班因此陷入混乱,一场啼笑皆非的大戏就此上演。
《戏台》话剧版豆瓣评分高达9.0分,巡演多年仍一票难求。电影版在延续主题和内核的基础上,通过银幕语言拓展了表达边界,将一场妙趣横生的身份错位大戏和小人物的众生百态演绎得淋漓尽致。目前,影片已开启多轮点映,口碑持续发酵,单日票房多次逆跌,总票房突破5000万。观众评论道:“喜剧的壳裹着悲剧的核,前半段笑出声,后半段红了眼”,“戏台是镜子,照见了时代也照见了自己。”
陈佩斯的喜剧从来不是简单的笑料堆叠,而是通过精准的节奏把控、夸张却不失真实的表演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让观众在笑声过后品出生活的荒诞和智慧。《戏台》中的情节递进和误会叠加自然生发笑点,层层递进。再加上原版话剧经历了十年、超三百场的千锤百炼,节奏和包袱都经过了无数观众的考验。电影版则借由视听语言的助力,突破了舞台空间的限制,让故事更加立体鲜活。
陈佩斯与黄渤、姜武、尹正、杨皓宇、余少群、陈大愚等实力派演员组成的阵容为故事增色不少。陈佩斯饰演五庆班班主侯喜亭,真实演绎了为戏奔波、“乱世中死撑”的班主气质;黄渤则把大嗓儿憨直、懵懂、被命运一脚踹上C位的小人物状态演得活灵活现;姜武饰演的洪大帅霸道与草莽气尽显,唐山话更为人物增添了诙谐色彩。这些演员的默契配合,将戏台上下的众生百态演绎得入木三分。
《戏台》不仅是一段梨园行的传奇轶事,更以戏班为棱镜,折射出时代浪潮下的众生百态。故事中既有如洪大帅这样的强权者,不懂艺术、不守规矩,企图用强权改变规则;也有如徐处长这样趋炎附势的附庸者,出卖底线成为帮凶;更多的是侯班主、吴经理和五庆班众人这样于夹缝中艰难求生的普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弯腰低头,但仍逃不脱良心的挣扎。
被迫改戏的侯班主望向祖师爷的一瞬,道尽了艺术家在强权面前的无奈心酸。而当炮火震落瓦砾,金啸天与凤小桐依然挺直脊梁将《霸王别姬》一字不改地唱完,这份近乎“殉道者”般的执着直抵观众内心。戏里戏外,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笑着笑着就哭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沦落成迎合权贵的砝码,风骨不改,笑泪皆真。通过戏中人的命运,陈佩斯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看的是乱世戏班,品的却是自己的人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能塌的“戏台”,也都有“比天还大”的东西值得用命去守护。
驰盈策略-驰盈策略官网-可靠配资开户最新-线上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